SLM(選擇性雷射熔化)運作原理
- 2020年3月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0年3月25日
SLM技術由德國Froounholfer研究院於1995年首次提出,他與SLS原理相似。SLM是將雷射的能量轉化為熱能使金屬粉末成型,而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粉末材料的熔融程度各不相同,SLM技術會將粉末材料加熱至完全熔化。
SLM技術是先在平台上鋪上一層均勻的粉末材料,然後跟3D檔案選擇性的,對粉末材料進行雷射,然後將粉末材料完全溶化後,平台在下降一個層的高度,然後在鋪上一層新的粉末材料在成型的物件上層,然後再進行雷射熔化,與前一層截面黏合,然後再重複鋪分、燒結直至物件成型,而SLM在加工過程中,都會在惰性氣體保護的加工室中進行,以避免金屬在高溫下氧化。

優勢&技術限制
SLM主要優點:
SLM成型的金屬零件緻密度高,可達90%以上;
抗拉強度等機械性能指標優於鑄件,甚至可達到鍛件水平。顯微維氏硬度可高於鍛件
由於是列印過程中完全融化,因此尺寸精度較高
與傳統減材製造相比,可節約大量材料。
SLM技術限制:
成型速度較低,為了提高加工精度,需要用更薄的加工層厚。加工小體積零件所用時間也較長,因此難以應用於大規模製造
設備穩定性、可重複性還需要提高
表面粗糙度有待提高
整套設備昂貴,熔化金屬粉末需要比SLS更大功率的雷射,能耗較高
SLM技術工藝較複雜,需要加支撐結構,考慮的因素多。因此多用於工業級的增材製造。
SLM過程中,金屬瞬間熔化與凝固(冷卻速率約10000K/s),溫度梯度很大,產生極大的殘餘應力,如果基板剛性不足則會導致基板變形。因此基板必須有足夠的剛性抵抗殘餘應力的影響。去應力退火能消除大部分的殘餘應力。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