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列印為航太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劇變?
- 2020年3月1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3D列印這個詞彙對於航空業來說,是個熟悉又陌生的新興名詞,因為他已經在許多產業上廣泛應用,但是對於航空產業中,零件的技術門檻與精密複雜程度,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。
但這並不代表3D列印技術沒有被應用在航空業,實際上近幾年航空業對於3D列印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,因為想要用傳統的加工方式製作扭曲的規則形狀,或是重複連續的微小結構等,它的成本很高,甚至無法做到,但3D列印技術就完美的改善了這個缺點。

而航太產業的龍頭波音就看上了3D列印的這項優勢,在1997年投入3D列印的研發,而發展至今,在全球的波音客機上,搭載了超過五萬個3D列印的零件。更在2016年8月發表了用於機翼製造的的3D列印修整鑽孔器,整個修整氣長5.3公尺,寬1.7公尺,重達0.74公噸,被譽為世上最大的3D列印產品,而在傳統上這種修整鑽孔器的製作需要耗時三個月的時間,而採用3D列印技術卻只要僅僅30個小時,大大的縮短了製作時程。

而在2017年6月時,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航太展上,美國奇異公司便一舉拿下了價值310億美金的航太零件訂單,其中有非常大一部份都是3D列印的零件,奇異公司預計在2020年以3D列印技術,印製超過10萬個航太用引擎零件。而奇異公司的LEAP引擎噴嘴結構非常精密且複雜,只有3D列印技術才能製造,而在材料方面使用了超級陶瓷,能夠耐受攝氏1300度的高溫,不但比過去的引擎噴嘴更便宜、耗油量更低、也更容易冷卻、同時保持的壽命更長、密度低、韌性強、抗腐蝕力強、高溫強度穩定的優勢,重量也比過去減少了25%。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