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P(三維印刷成型)列印原理
- 2020年3月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三維印刷成型,又稱為噴墨粘粉式技術、粘合劑噴射成型,美國材料與測試協會增材製造技術委員會,將3DP的學名定為Binder Jetting(粘合物噴射)。3DP技術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Emanuel M.Sachs和John S.Haggerty等人發明,1989年提交專利申請,1993年被授權專利。
3DP技術是將粉末材料,如陶瓷、金屬、石膏、塑料粉末等。利用黏合劑把每一層的粉末黏合再一起,是透過層層黏合疊加成型的一種技術,只要在黏合粉末的同時,加入顏料就可以列印出有顏色的物件。是現在最成熟的彩色3D列印技術。

3DP是在噴粉裝置上先用噴粉頭噴出一層均勻的粉末,在按照3D檔案得到的數據,進行黏合劑噴射,然後構成平面圖案,在完成第一層平面圖案後,列印平台下降一個層的高度,同時進行鋪粉輥進行鋪粉的操作,然後不停反覆進行送粉、鋪粉和噴射粘合劑,最後完成物件。

3DP的優勢
3DP技術色彩豐富,可選擇的材料種類很多,是一種具有24位全彩列印能力的技術。
3DP技術雖然有粉床但是沒有粉床熔融的過程,在成型過程中不會產生殘餘應力,因此便可通過粉床來支撐懸空結構,而不需要支撐結構。
3DP的噴頭可以進行陣列式(2D array)掃描而非雷射點掃描,因此列印速度快,能夠實現大尺寸零件的列印。
沒有雷射器,設備價格較為低廉
3DP的限制
精度和光潔度不理想,多用於製作人偶和概念模型,不適合製作結構複雜和細節較多的薄型物件。
利用3DP技術列印出的工件只能通過粉末粘結,粘結劑的粘結能力有限,其強度比較低,基本只能做概念原型。
3DP技術中需要經歷繁瑣的後處理過程,比如燒結。因此與很多金屬直接製造成型技術相比可能沒有優勢。
Comments